最近幾年,每年暑假都有一種新生入學前的體檢篩查項目——結核菌素皮膚試驗,。這不得不讓我想起2024年8月底的一天,,楊先生(化名)帶著他兒子(準備上初一)從其他縣來到我院。因為其兒子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需進一步檢查而找到我,,我建議父子倆先做個胸部CT,,結果出來后,,小孩肺部正常,考慮結核潛伏感染,,而他本人則表現(xiàn)為兩上肺感染灶(考慮肺結核),,經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后灌洗液找到結核分枝桿菌,明確診斷肺結核并進行規(guī)范治療,,目前已基本痊愈準備停藥,。
結核感染之所以容易出現(xiàn)家庭聚集現(xiàn)象,主要是因為結核病具有傳染性,,且家庭成員之間接觸密切,,容易造成病原體傳播。具體有哪些因素導致這種現(xiàn)象產生,?下面由上饒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質控科科長傅品祥給大家好好講講:
一,、結核感染易出現(xiàn)家庭聚集現(xiàn)象的因素
1.結核病的傳播途徑
結核病并非遺傳病,!但它確實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,,尤其是當家庭成員中有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時,,結核分枝桿菌通過空氣傳播,,當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或者大聲說話時,,會將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沫釋放到空氣中,,其他人吸入這些飛沫后可能被感染。
注意:結核病不經食物,、水或皮膚接觸傳播,,但飲用未經消毒的含菌牛奶可能感染牛型結核分枝桿菌(罕見)。
2.家庭成員接觸密切
家庭成員通常生活在同一環(huán)境中,,日常接觸頻繁,,且共用餐具、生活用品等,,這些行為都可能增加結核分枝桿菌傳播的機會,。尤其是兒童、老年人或免疫力較低的家庭成員,,兒童由于免疫系統(tǒng)尚未完全發(fā)育,,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發(fā)生活動性肺結核的風險高于成年人。
3.潛伏感染的風險
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,,并非所有人都會立即發(fā)病,。如果家庭中有一人發(fā)病,其他成員有被感染的風險,,部分人可能處于潛伏感染狀態(tài),,沒有明顯癥狀,。
4.居住環(huán)境的影響
如果家庭居住環(huán)境擁擠、通風不良,,結核分枝桿菌在空氣中的濃度會更高,,傳播風險也會顯著增加。
5.預防意識不足
一些家庭對結核病的防治知識了解不足,,未能及時采取隔離,、消毒等措施,也可能導致感染在家庭成員中擴散,。
二,、警惕“沉默的警報”,教您如何識別癥狀
結核病癥狀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,,肺結核占80%以上,,典型表現(xiàn)包括:
-呼吸道癥狀:
持續(xù)咳嗽、咳痰≥2周(初期易誤診為感冒或支氣管炎),;
痰中帶血或咯血(病情進展標志),。
-全身癥狀:
長期低熱(午后或傍晚明顯);
盜汗(夜間睡眠中大汗淋漓),;
乏力,、食欲減退、體重減輕,。
肺外結核(如骨結核,、淋巴結結核、結核性腦膜炎)可能表現(xiàn)為局部疼痛,、腫塊,、頭痛、意識障礙等,,需結合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確診,。
三、醫(yī)生建議:個人防護與社會防控相結合
1.個人防護
-接種疫苗: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(BCG),,可顯著降低兒童重癥結核?。ㄈ缃Y核性腦膜炎)風險,但對成人肺結核保護有限,。
-阻斷傳播鏈:
患者佩戴口罩,、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;
開窗通風,,減少密閉空間停留時間,;
避免近距離(<1米)接觸活動性肺結核患者。
-增強免疫力:均衡飲食、規(guī)律作息,、戒煙限酒,,控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。
2.社會防控
-早篩早診:對高危人群(如HIV感染者,、密切接觸者)定期開展結核菌素試驗(TST)或γ-干擾素釋放試驗(IGRA),。
-規(guī)范管理:對活動性結核患者實行“直接面視下短程化療”(DOTS策略),確保全程規(guī)范用藥,。
-公共衛(wèi)生投入:加強基層醫(yī)療機構結核病診斷能力,,普及免費篩查與治療政策。
四,、終結結核,,需全民參與
結核病防治不僅是醫(yī)學問題,更是社會工程,。通過普及科學知識,、消除歧視、落實防控政策,,我們能夠減少疾病傳播,、挽救生命。若您或身邊人出現(xiàn)可疑癥狀,,請及時就醫(yī)并配合公共衛(wèi)生管理,,共同為終結結核病貢獻力量!